丹霞留青史,红星耀湖湘——参观仙姑岩红军营记
- 发布时间:2021-03-04
- 发布者: 平江红军营
- 来源: www.pjxhly.com
- 阅读量:
出长沙往东北方向约一百公里的平江长寿镇有个仙姑岩红军营地旧址,1928年发动平江起义的彭德怀元帅领导的红五军曾在此召集队伍、安置救治伤员,革命先驱吴钦民、开国中将方正平将军等曾以此地为据点,坚持了三年之久的游击战。
去年五一我们冒雨来参观红军营。
仙姑岩地处平江县长寿镇东五公里的塘口村境内。海拔280多米,方圆3.5平方公里,属丹霞地貌,山势险峻,云雾缭绕。红军营就在那陡峭的群峰之中。
两侧是怪异陡峭的山峰,车沿着山坳中的公路蜿蜒前行不久,就到了红军营的山门。山门由突兀而起的两座山头相拥而成,据说这里曾是平江四十八古寨之一。
进山门前行约百米就到了“百步云梯”,上面亭子的位置曾经是红军哨卡。
当年红军在此设立哨卡,与左前方的仙姑岩瞭望哨遥相呼应,发现敌情,即可快速向营区报警。1929年8月,彭德怀从井冈山折返平江经此进入营区,“营主”方正平亲自到哨卡迎接。
这里也有很多美好的神话传说,相传八仙云游四海路过此地,被这里的壮美景色所打动,停下脚步在此赏景、歇息,至今留有“仙人下棋”、“仙人采药”、“仙人挂画”、“一线天”等景致。
仙姑岩红军营旧址是我国保存比较完整的红军营旧址,至今保留有“红军哨卡”、“红军指挥所”、“红军大舞台”、“军需库”、“红军井”、“藏军洞”等革命遗迹旧址。
神话传说中众神仙挥剑劈开巨石、斩杀妖蟒留下的“一线天”。
对面天柱峰半山腰的一个岩洞是曾经是红军的指挥所。
这座 “仙人采药”山中有红军的藏兵洞。
沿石阶爬上栈道先到达驻扎警卫班的“小藏军洞”。
一条木板铺成的栈道绕过峭壁通往半山坡的“大藏军洞”。
原来的“大藏军洞”洞口窄小,里面却宽敞可以住数百人,白色恐怖时期是红军的主要藏身之处,1928年冬这里是红军的救护所,救护了一批与敌激战负伤的“红五军”伤员。红军撤离后被反动派炸毁,现在洞内被泥土填埋了。
1928年彭德怀元帅发动平江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随后率部队奔赴井冈山。在途经长寿、龙门时,与敌人浴血奋战,突出重围,当地农民自卫队和人民群众,冒死将几十名伤员转到仙姑岩的山洞里隐蔽治疗。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重兵清剿,革命先驱吴钦民、方正平等以此为据点,住岩洞,吃草根,凭借天然屏障,带领部份农民自卫队和工农义勇军与敌周旋。数十名伤员在这里救治痊愈后重返前线。此后,仙姑岩一直作为红军游击队的隐蔽据点与敌周旋,一直坚持艰苦卓绝的斗争。1930年7月,彭德怀在长寿镇组建了一个山炮连和两个迫击炮连,这三个连后来成为人民炮兵最早、最宝贵的基础。方正平等一批长寿子弟参加了红五军,跟着彭老总上了井冈山。
站在洞中,对面是赤褐色的山峰。大革命时期,长寿人民牺牲了三千多人的生命,当年这些革命者在白色恐怖中承受的压力和困难应该如山一样大。
仙姑岩还是个灵境之地,“红军哨卡”右边一寺镶嵌在悬崖上,左边一庙傲立在山顶。沿右边悬崖下一条坡道上山,山门上书有“灵境朝霞”,说明这里是“庄严妙土,吉祥福地”。
不管它是佛寺还是道观或者是双修,当年革命群众正是假装来这仙姑庙烧香,将食物做成供品,将药品藏于其中带进仙姑庙再转入山中,巧妙地躲过了敌人的搜查,使数十名伤员在这里得到救治。
穿过仙姑庙上到山梁上,眼前豁然开朗。厚厚的云层下,群峰围绕,远处的群山一眼望不到头。
从这里可以到达红军前方的瞭望哨位,据说以前哨位这里有消息树,与下面的“红军哨卡遥相呼应,发现敌情时可快速向营区报警。
透过树枝可看到对面山顶上的道观,估计那边也是个瞭望哨。
山下周围道路上的情况都在瞭望哨位的监视范围内。
哨位附近山石上有眼“长寿仙井”,碑刻云:相传八仙云游至此,见石岩绝壁千仞,百姓无水可饮,便凿石开井,从东海龙宫借水一滴于此,泉水四季不干。若逢久旱,只要清洗此井,便会大雨倾盆,滋润万物。据载,喝此井水,可治百病,延年益寿,故名“长寿仙井”。
山下的农田郁郁葱葱,一派安居乐业的祥和景象,长寿这块红色土地孕育出众多的时代精英,走出了方正平、方强、张震、刘志坚等十多位共和国开国将军。丹霞群峰铭记着革命前辈的青史,他们的精神照耀着长寿,也照耀着整个湖湘大地。